摩耶夫人祠
昨天,我们拜访了拘尸那迦,那是佛祖涅槃之地,之后,我们连夜赶到印度边境小镇苏瑙里,准备前往蓝毗尼,那里是佛祖诞生的地方。
这是一条重要的朝圣之路,它连接着佛陀的生与死——他生于蓝比尼,死于拘尸那罗。1600年前,中国僧人法显经过千辛万苦,走过这条路。1400年前,另一个更有名的僧人,再次经过这条路,在返回东土后,留下了著名的《大唐西域记》,他就是玄奘大师。如今,这两个地方已经隔着一条印度尼泊尔边境线。
从印度苏瑙里过境到尼泊尔白拉瓦,不像是出国,也就是从小镇的南街走到北街吧,没有出关检查,没有安检排队,街道上立着两个牌坊似的门楼,就算两国国门了,行人在下面自由穿行,进进出出,根本就无人过问。实际上,这里的大多数过境者确实不需要护照,因为印度和尼泊尔是相互开放的,人员往来,无需任何手续,偶尔有几个警察在大街上走着,那更像是摆设,维持治安而已。但是,于我们而言,出境章还是要盖的,好不容易,才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了印度移民办公室。盖完章,我们拖着行李箱,走两三百米,就进入了尼泊尔,找到地方盖入境章后,由于太晚,我们就在边境附近的旅馆下榻。
清晨,通过旅馆老板联系,我们包了一辆车前往蓝毗尼,20公里路程,半小时就到了。
很多人都知道耶稣诞生在耶路撒冷,穆罕默德诞生在麦加,但是,却鲜少人知道佛祖诞生在蓝毗尼,这个对佛教有着重大意义的地方,也远不如那耶路撒冷和麦加出名。什么原因?原来,直到1896年,考古学家在此挖掘出了阿育王柱,才证明了蓝毗尼就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,由此,这个佛教圣地才渐为人知,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,尼泊尔政府才开始规划建立蓝毗尼圣园。
走进圣园,穿过旧西藏喇嘛庙和老尼泊尔寺庙,我们来到毗邻的摩耶夫人祠。
祠墙为白色,造型独特,祠内是一个考古发掘现场,一个玻璃罩下还保存着佛陀珍贵的脚印,根据典籍和考古发现,确认佛陀就诞生于此。据传,两千五百年前,迦毗罗卫国的王后摩耶夫人,因梦见白象而有身孕,怀胎十月后,她按当地习惯返回娘家待产,途经蓝毗尼时,因天气炎热,她停下在一个池塘里洗浴,上岸之后,因感不适,手扶娑罗树站立,这时,乔达摩·悉达多王子誔生了,他就后来大名鼎鼎的如来佛祖。
来到摩耶夫人祠后,我看到了那个池塘,四周石砌,呈长方形,池水如镜,池旁有一棵大菩提树,树身粗大,生机盎然,树前供有香火,周围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经幡。显然,这里就是当年摩耶夫人以手扶树的地方,但是那棵娑罗树已经没有了,后人在原地种了这棵菩提树来代替。我看见,来这儿的当地妇女不少,摩耶夫人也被当地印度教徒视为掌管生育的圣母,一些渴望生出智慧超群孩子的妇女,常常会来这里祭拜。不必说,佛陀就是诞生于此了,我双手合十,向佛表示敬意。
在摩耶夫人祠西侧,还有著名的阿育王石柱,它是1896年被考古学家发现的。阿育王在印度很有名,他在历史上首次统一了印度,堪称印度的秦始皇,后来因念及杀戮太多,他深感悔悟,开始昄依佛门,定佛教为国教。在弘扬佛教时期,他来到了佛祖的诞生地蓝毗尼,不但进行了朝拜,还在此立下一个石柱。如今,石柱仍留有字迹,大意如下:我阿育王,在登基二十年后,以国王身份朝拜佛陀诞生地,立此石柱为证,所有当地村民减免赋税。
阿育王只比佛陀只晚两百多年,又是当时印度的最高统治者,有了这根立柱,等于官宣了佛祖的诞生地。另外,两个中国古代高僧法显和玄奘,一千多年前也先后到过蓝毗尼,都见到过这根石柱,所见所闻都有记载,石柱上几句话,和他们的描述完全相符,这就再次确认了佛祖的诞生地。
出印度国门
走进尼泊尔
前往蓝毗尼
来到摩耶夫人祠
祠门卫兵
祠内有佛祖足迹
池塘边
菩提树
阿育王柱
当地妇女祭拜
尼泊尔女孩
朝圣僧人
圣地确认之后,各路僧人纷沓至来,各国开始捐建寺庙。往北走,有个金光灿灿的释迦牟尼童身佛像,佛像往北,是一个长长的水池,远端有一个白塔,那是日本人建的和平塔,长池的两侧,就是寺庙区,目前已星罗棋布着几十座寺庙。
庙区太大,不但有猴子出没,还有人放羊,为了节省时间,我们叫了一辆三轮车代步,车夫道路很熟,车子骑得飞快。
先来到中华寺,这是中国政府出资建的,外形有点像故宫,黄色的琉璃瓦,深红廊柱,赭色围墙。门前,见到两个僧人雕像,其中之一是玄奘大师。进门,是大肚弥勒佛,两壁是四大天王,弥勒佛背面是韦陀。门后,甬道往前,是两层楼高的大雄宝殿,寺庙建得金碧辉煌,但是冷冷清清,没见几个人进来,侧殿看到两个僧人,正闭目养神。
中华寺出来,对面就是韩国寺,进院就是主殿,高大宏伟,台基很高,看飞檐只有三层,实际楼台是七层,所谓“明三暗七”,气势上远胜中华寺。但是,韩国寺是靠信徒捐赠而建的,筹到一点就建一点,没钱了就暂缓,所以,建了十几年了,至今还是个半拉子工程,佛殿还是水泥颜色,里面只见壁画佛像,看不到一尊菩萨雕像。不过,这里颇受香客欢迎,大概是因为有宿舍楼对外接待,收费不贵,还可以和僧人一起做早课吧。
出来继续北行,路过奥地利寺和越南寺。奥地利寺西式建筑,中规中矩,越南寺更有特色,一座小桥跨小河连接寺门,门栅栏里的主殿也蛮雄伟,颇有些汉文化特点,看来,中越两国的文化血脉还是相通的。
见到一方大水池,周边又有好几国寺庙,寺塔倒映湖中,与蓝天白云辉映。其中,最豪华的是德国寺,宝塔式的殿堂金碧辉煌,主殿前是一尊佛陀童年雕像,里面尽是精美壁画,都是些佛教故事,这似乎是欧洲教堂的风格。来德国寺的游客非常多,跟刚才中华寺的冷清形成了鲜明对比,我就纳闷,德国几时也成了佛教大国?旁边的法国寺稍小,人也不少,对面的尼泊尔寺更加壮观,看来是新建的,那塔顶的四双眼睛,正是尼泊尔寺庙的特色。
看过西庙区,绕过长池,我们前往东庙区。东区的寺庙大都是东南亚国家建的,有泰国、缅甸、斯里兰卡、柬埔寨、印度等国建的,泰国、缅甸、斯里兰卡都是佛教大国,寺庙精致,造型独特,与斯里兰卡庙相邻的柬埔寨寺也很有特色,一栋仿吴哥窟的建筑,给我印象深刻。
三十多座寺庙,我们进门看的只有九家,但是,这些风格迥异的佛寺,已足以彰显佛教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。忽然想起杨炫之的《洛阳伽蓝记》,据他描述,北魏时期,京都洛阳有一千个寺庙,可谓寺庙众多。如今,蓝毗尼作为佛陀的诞生地,寺庙也越建越多,若干年后,恐怕不会少于当年洛阳伽蓝的数量。
或许有一天,每个佛教徒也会尽最大努力一生至少来一次蓝毗尼吧。
佛陀童身像
长池
排队坐船
小牧羊女
骑车的僧人
中华寺
主殿
玄奘像
韩国寺
韩国寺殿内
奥地利寺
法国寺
尼泊尔寺
德国寺
尼泊尔小朋友
西藏寺的酥油灯
缅甸寺
斯里兰卡寺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PY游记):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内容,图片,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,不代表本站观点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在线联系站长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本文来自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,作者:飞在泰国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taiguogonglue.com/78716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