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的城市,如果名字后有“浦尔”,那么这个城市必定有城堡,比如坎浦尔、那格浦尔,这有点像欧洲的城市圣彼得堡和爱丁堡。斋浦尔当然也有堡,那就是琥珀堡呀,至于斋,则源自这个城市的缔造者——土邦国王斋.辛格二世。
斋.辛格二世很有才,对天文、数学、建筑都有研究,他把斋普尔划分为六个大方格组成的一个长方形区域,中间是新建的王宫,宽阔的大道通向四周的城门,真到今天,将近300年过去了,斋普尔老城格局依然未变。斋.辛格死后,英国人在印度得势,于是,新国王又开始追随新的靠山,为了巴结英国人,他把刚建成的博物馆以英国王储的一个名字艾尔伯特命名,当得知英国王储要来时,为博得他的高兴,一拍脑袋,便下令将全城刷成了粉红,于是,斋普尔又多了一个名字——粉红之城。
来到老城,果然名不虚传!老城围在粉红之中,一进粉色的城门,满目都是三四层的楼房,底层是商铺,高层是住宅,店铺规格统一,大小相仿,条条街道皆是如此。每一个店铺,都有印度文店名和数字编号,有点像藏文,除了数字,我一个也不认识。穿梭城中,熙熙攘攘,人声嘈杂,拥挤不堪,有点脏乱,神牛、小驴、大象也加入其中,好一个热闹的粉红之城!一百多年以来,这个城市每隔几年就粉刷一次,永远都保持鲜艳的粉红,红色是暖色,当地人好像也受此感染,普遍热情友好,到处都能见到笑容。
最有名的当然是“风之宫”了。站在马路对面看,一座高高的大楼,密密麻麻布满了窗户,有上千个。有了这些窗户,宫中女子偷窥外面的花花世界,正好可以消解愁闷。国王虽然善解妃意,但把窗户都做成细碎小格子,如此一来,外面的人是看不到里面的美女的,而这也正合国王之意。对面的楼,看上去很大,其实是一面巨大的“屏风墙”,如果从侧面看,仅薄薄一层,短短几米,但是,两百年来,竟然雨打不塌,风吹不倒,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。
国王雕像
城门
吹吹打打
古装
街道旁
店铺
卖木瓜
做饭
驴背土石
车牛同道
大象
粉衣女子
拖拉机花车
花车上的小伙子
小女孩
微笑
热情的当地人
博物馆
风之宫
如果把斋浦尔老城比做一朵玫瑰的话,那么这朵玫瑰的花蕊就是王宫――城市宫殿。当我走进城市宫殿时,我看到,这里也有宫墙和宫门,就像其他王宫一样,但四周的宫墙,都刷成了粉色。就像琥珀堡一样,这里也有一座谒见大厅,那是一个开放式大厅,一根根柱廊雕刻精美,大厅四周环围着一个广场,就算有几百民众前来表达诉求,也绝不会显得拥挤。
谒见大厅的入口,摆着两个一人多高的大银壶,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银器,已经入选了吉尼斯世界记录。这么大的银壶,是干什么用的呢?原来,国王是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徒,在1902年去英国参加年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的途中,他令人打造了这两个壶,并装满了恒河水作为饮用。他知道英国人爱吃牛肉,但印度教徒敬牛为神,那英国的水自然不干净,说不定还会亵渎神灵,于是自带恒河水,一个银壶装4500升水,两个加起来,怎么都够旅途上喝吧。
王宫有多个院落,混合着拉贾斯坦和莫卧儿王朝时期的风格,色彩绚丽,富丽堂皇,红色是印度风格的太阳宫,黄色是伊斯兰格调的月亮宫,外围的房子,都已改建成了博物馆,收藏了拉贾斯坦邦历代国王使用过的腰刀、枪械,还有精致的珍宝和生活用品。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还有多幅年代久远的照片,你看,辛格王族的那些成员,可都有照片为证啊。王宫面积很大,几乎占据斋普尔老城的四分之一,可是,我们能够参观的,不过是王宫的一小部分而已。
王宫的大部分呢,留着干嘛?当然是住着国王!原来,在谒见广场的一角,有一个不起眼的大门,有门卫把守,不时地有一些穿着讲究的人进进出出,这些人显然不是普通游客,而是国王的亲戚朋友!在印度独立后,如今这国王也只是一个“摆设”,有名无实,没有任何实权,但是,他的生活是富裕的,就算印度政府不再发放年金了,单凭王宫门票收入,再加上收的房租,也足够让他家族享用好几代了。几年前,一个12岁的少年接替了这个王位,仪式平静而低调,虽不像他爷爷老辛格国王那样得到官方认可,但是,对于凝聚一个王公家族而言,还有什么比这更能留住历史的记忆呢?
城市宫殿
内宫门
门卫
谒见大厅外
宫殿
大银壶
谒见大厅内
王宫展室
斋普尔城的创建者——斋.辛格二世
最后一位有权势的国王
国王仪仗队现任国王是少年
如此看来,斋普尔老城还是值得一去的,且不说那些粉红的建筑,单说那些王宫里的故事就很有趣了。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PY游记):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内容,图片,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,不代表本站观点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在线联系站长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本文来自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,作者:飞在泰国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taiguogonglue.com/788612.html